今年正值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但为联合国“庆生”之余,我们更需要审视其在未来的意义所在。一方面,在过去这80年里,联合国在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保护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等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面对冲突调停、环境治理、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等议题,联合国常常力不从心。如今,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的整体表现,令对它寄予厚望的人们感到沮丧。
更严峻的是,这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意味着,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体系正面临空前压力。以维护欧洲与中东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一责任为例,安理会的“瘫痪”成为多边主义机制失灵的突出表现。
三大威胁冲击人类世界
在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都在经历剧烈的变革,联合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步踏错,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而人类面临的生存威胁正从三个不同方向聚集,并形成“完美风暴”:首先,是“核冬天”的幽灵不散;其次,是气候生态危机加剧;第三,是新兴技术失控带来的未知风险。无论单个国家如何强大,都无法独自应对这些威胁。国家间的多边合作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些威胁并不受国家边界的限制。然而,单边和双边主义成为管理国家间关系的手段,这导致应对威胁的国际合作跟不上这些威胁在范围和规模上扩大的速度。而最近,这种失衡的状况持续恶化。
振兴多边主义势在必行
破局之道其实已经十分明晰,振兴多边主义势在必行。纵使质疑与失望的声音四起,作为多边主义重要基石的联合国仍需砥砺前行。但人类需要一个更高效、更有力的联合国。因此,联合国必须向着高效的方向进行改革,针对其运转失灵背后的结构性问题,通过“恢复”(Recover)、“重构”(Redefine)和“改造”(Revamp)这三个“R”,从内到外重塑联合国。
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新华社
首要任务是修复全球共识裂痕。为此,我们必须弥合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分歧,以及“全球南方”与“全球北方”之间的分歧。中等强国应当在其中发挥推动作用,帮助包括安理会五常在内的主要大国在气候与生态危机等紧迫的全球挑战上找到共同点。而随着实力的上升,“全球南方”应当并能够挺身而出,为更多国家发声。
其次是要重新定义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宪章》所承载的理念和原则需要得到重申,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拓展“和平”的概念,不仅是要追求人类社会的和平,还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平”,确保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可持续和谐共生。与此同时,“安全”这一概念也必须得到拓展,突破国家的范畴,延伸到人类与自然安全的层面。这些任务超越国界,因此我们必须以协作和包容的方式追求更广泛的和平与安全。
最后的关键在于联合国机制的革新。以安理会为代表的一些关键政府间机构的改革已拖延太久。此外,为了实现全球治理,我们需要“升级”多边主义,构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层辐射体系,将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机构、网络和治理进程有机连接。为此,联合国秘书处也需要朝着这一方向持续推进变革管理,灵活应对各种需求。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鉴于当下的地缘政治环境,想要做到以上这些十分困难,但也并非绝无可能。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只要我们努力尝试,就有可能成功。答案取决于全人类能否以及如何共同努力。
人类需要一份新的行动蓝图,以重塑联合国的下一个80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人类无法承受失败的代价,因为那意味着滑向自我毁灭的深渊。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样的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人类将用木石相搏。”世界大战将摧毁现代文明,是爱因斯坦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改革的重任落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政府的肩膀之上。但仅仅靠政府间协商远远不够,包括公民社会、学界、商界都应当参与进来,公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和平与确保人类可持续未来的核心动力。
(作者系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力创配资-配资平台-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10倍配资十大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